济宁医学院地震应急预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0-27浏览次数:1252

济宁医学院地震应急预案

 

一、  总 则

(一)编制目的

为提高学校紧急处置地震灾害的能力,确保地震来临时迅速全面地做好各项抗震救灾准备工作及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能够快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减少人员伤亡,保障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尽快恢复灾后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灾减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山东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山东省地震应急预案》、《山东省地震应急与救援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制定本预案。

(三)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减灾的原则。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把抢救广大师生生命摆在防震救灾的第一位,依靠科学决策和先进技术手段,全力做好地震灾害预防、准备和救援工作。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我校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应对当地、本省及周边省份的地震灾害事件,包括地震谣传、误传事件。

二、组织机构

(一)指挥机构

地震应急救援指挥部组成:

组长:由白波担任;

副组长:由李建军担任;

  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上官国强   王传功   王传军   王克勤   王洪恩

王慧云     公冶进   孔庆胜   孔繁之   艾志会    

曲相艳     朱志忠   任淑敏   刘兆民   刘金国    

刘宝旨          淑玲        宋爱芹  

张春     陈东风   陈吉义       孟纯阳  

祖久胜     耿海霞     鸿   梅龙宁   崔月华  

           戴伟娟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保卫处,由公冶进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临震应急阶段工作

1.组织实施本预案,发布各项抢险救灾指令、批示、通知等;

2.确定重点救灾地点、范围、部署抗震救灾队伍,实施抢救行动;

(三)应急响应阶段工作职责

1.组织协调各类物资调配供应;

2.收集上报灾情、社情、校情、保证师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四)各相关部门应急工作职责

1.资产管理处: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措、落实饮水、防冻防雨、教材教具、抢险设备等物资落实。   

2.财务处:保证各项经费的落实,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3.学生工作处:在师生中建立“防震减灾志愿者”组织。并结合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形式对志愿者进行地震科普、医疗救助等基本知识培训,提高志愿者参与地震应急救援的能力;

4.学院办公室:对学校的通讯设施、车辆及其他应用于应急的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保证正常运转;

5.学校医务室:贮备部分急救用(药)品,周密计划和充分准备抗震救灾设备、器材、装备、工具等,并落实数量明确到人;

6.后勤管理处:根据学校建筑布局、空地情况,利用操场和其他空地设立“应急避难场所”。

7. 保卫处:检查学校食堂、宿舍、教学楼、实验室等重点部位,查看是否受损及损坏情况,检查是否发生火灾、水灾、毒气等次生灾害,并组织人员采取相应预防、处置措施。发生火灾、毒气泄漏等次生灾害后,在处置的同时,向“119”、“110”等部门提出救援请求。

三、应急响应

(一)临震应急响应

学校接到上级有关部门发布的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后,校领导主持召开应急会议,宣布校区进入临震预报期,布置防震工作,有关部门和人员应迅速进入临震应急状态,按本预案和各部门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做好地震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学习和熟悉地震应急预案、应急工作程序,广泛开展防震科普知识的培训、避震及疏散演练,落实保障抢险救灾设备、物资,检查并排除水、火、电、暖设施和危险建筑物安全隐患。

(二) 震时应急响应

1.信息收集与报告

    (1)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震情、灾情和地震动态并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经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及时报市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

(2)学院办公室负责与市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关应急机构保持联系;处理其他涉及抗震救灾的工作。

(3)事件发生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规模、涉及人员、破坏程度,以及人员伤亡等情况;

(4)事态发展状态、处置过程和结果;

(5)事发部门及其有关部门已采取的措施;

(6)需要报送的其他事项。

2.应急启动

1政府临震预报发布后,或突发地震(一般3级以上)时,学校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

2)政府临震预报发布后,学校指挥部指挥长宣布进入“应急状态”,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应对可能面临的地震;

3)突发地震时,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

①、“地震应急预案”一般应由组长启动。

②、如组长不在学校,无法启动预案的,组长可电话通知副组长代为启动预案。

③、副组长启动预案,应同时向组长报告,如当时无法报告或无法与组长取得联系的,可事后向组长作专门汇报。

按照我国使用的震级标准“里氏震级”来划分(中国地震烈度表 )

  度; 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度; 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度; 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度; 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度; 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度; 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度; 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度; 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度; 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度; 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度; 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ⅩⅡ度; 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3.应急指挥

1)地震发生后,应急指挥部全面负责学校地震应急工作,指挥各单位按预案确定的职责投入抗震救灾;

2)负责向上级汇报灾情,争取援助;

3迅速组织相关人员,调派物资,组织开展救援工作;

4迅速组织人力、物力,最大限度地营救人员,并及时将伤员送往指定医院就医;

5根据地震受灾情况,及时安排好师生的住宿、生活设施,并组织人员及时抢救学校的财产;

6根据地震局的通报情况,沉着、冷静、果断地做出正确判断,科学地组织抢险救援人员进行抢险救灾,迅速将人员、物资撤到安全地带。

四、应急处置

(一)人员疏散

1.突发地震时,组长启动“地震应急预案”,应急信号员发布应急信号;

2.信号员发出“地震警报”信号(停电时信号为:三响短促哨声,连续多次),进入应急避震状态。

3.任课教师:立即停止授课,转为避震疏散组成员,负责该班级的应急避震、紧急疏散工作。立即告知学生“地震来了,不要慌乱”,命令学生迅速就地避震。

4.学生:迅速躲避在各自的课桌下或课桌旁,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蹲下,并用双手或书包保护头部。(底楼教室靠门口的少部分学生可直接跑到教室外最近的安全地方)

5.上实验课、微机课的师生:迅速关闭电源、火源、气源等次生灾害源,预防次生灾害的发生。

(二)抢救伤员

根据师生受伤情况,自救互救组开展救助工作。

1.学校卫生室、后勤管理处迅速在疏散地设立临时救护点,组织救治。

2.各班班长、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组织学生开展救助,配合、协助校医对轻伤者给予必要的消毒、清洗、包扎等医疗处置。

3.如有伤势较重的伤员,学校无能力处置的,就近送医或在第一时间内联系“120”医疗急救中心,请求救治。

(三)安全保卫

1.保卫处在震后应立即对校舍进行安全检查,如发现有校舍受损,应对其进行封闭,并组织安全鉴定

2.对本单位及系统内存在的易燃、易爆、剧毒、有害污染等次生灾害暴发区认真监护,采取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对职工进行躲避方法的教育和宣传。

3.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易燃易爆、放射性和有毒物品的登记和保管工作。安装各种隔断、切断、自动保护装置。

4.对各要害部位定期认真进行检查和维修。

(四)灾后复课

1)突发地震后,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绪紧张、神情焦虑等心理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室立即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及心理疏导工作,舒缓学生震后心理压力。

2)校舍受损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应搭建帐篷或活动板房,设立临时教学点。

保卫处:检查学校食堂、宿舍、教学楼、实验室等重点部位,查看是否受损及损坏情况,检查是否发生火灾、水灾、毒气等次生灾害,并组织人员采取相应预防、处置措施。发生火灾、毒气泄漏等次生灾害后,在处置的同时,向“119”、“110”等部门提出救援请求。

(五)应急响应终止

政府或教育、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确认近期不再有破坏性地震发生,则宣告应急结束,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五、附则

(一)预案备案

预案修订完毕后报送至济宁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

(二)预案修订

1.由教务处综合考虑学生人数、班级分布等情况,在学年初(即9月初)制定“应急疏散路线图”, 并印发到全体教师,在各班级张贴公布。

2.学院办公室制定“学校应急通讯录”。

3.各类信息如有变动的,在变动后15天内更新本预案。

4.各单位、部门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制订出相对应的“地震应急预案”。

(三)制定与解释

本办法由应地震急救援指挥部负责解释。

(四)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生效。